新发展阶段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各地复工复产情况特别是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主要来自数字化工程机械平台的挖掘机指数即这些设备的开机工作情况。三要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在对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等信息做适当处置后,加快开放数据。
数字化网络平台能够聚合产业链上多环节多种类企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各方提供多种类型的交互机会,提供业内所需的各种服务。与线下单点连接的传统产业链相比,数字化平台能形成多点连接的产业网链,使全球分工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大提高。当前的突出问题,是要对个人隐私进行有效保护,明确数据平台企业的责任、数据权利的建构、数据治理规则的确立等。再如,物联网互联网能够收集、识别和连接每台机器、每件工具、每位员工,并以他们为基本单位来管理生产过程,这将为生产从集中化到分散化并形成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开辟广阔前景。数字化生产将加速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市场监管方面,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市场主体的多方面信息,筛选出需要重点跟踪的企业和产品,并与更多已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识别异常现象,及时发现那些违规违法可能性较大的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进入 江小涓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四五 数字经济 。事实上,各种国外的经济主体和要素都可参与到国内经济大循环之中,只要其落脚点在于国内分工和国内市场的资源配置,其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需求和提升国内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总之,在新发展阶段,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采取精准、务实、有效的举措,下大力气集中力量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谓完整,是指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系统回答了发展的动力、方式、形态、路径、目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明确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目标等,五大新发展理念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坚持底线思维,从忧患意识上把握新发展理念。
我国要做好当前工作,最紧要的是要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
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是要抓住弱项短板来重点突破,但决不能搞重复建设,甚至脱离实际没有条件硬上。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需要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坚持公平共享,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把经济社会的蛋糕做大、切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馆长,教授、博导,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进入专题: 新发展理念 。
只有真正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一方面,以大量要素投入为基础的增长不可持续,经济的驱动力向全要素生产率倾斜。因此,我们要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揭榜挂帅攻关,发挥地方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宏观经济要保持稳定,坚持稳定外资政策,防止大进大出,资本市场要防止垄断和无序扩张,重要物资确保供应安全,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也须臾不可忽视沿海地区集中了全球大量城市和人口,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雪消融加速、海平面上升将对沿海经济带构成显著威胁。
魏科介绍,森林、泥炭沼泽、土壤等能够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作碳汇,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源相对。德国安联集团的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减排领域取得显著进步:过去5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几乎每20年就减少一半,减排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年度《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尽管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摄氏度的方向发展。在去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并表示2021年联合国的主要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联盟。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度和强度增加,对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广泛影响。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介绍,从南极冰芯最精确的温室气体数据来看,地球过去80万年间的温室气体变化幅度基本在170—280ppm(ppm为浓度单位,即每百万个干空气气体分子中所含该种气体分子数)之间,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10ppm,这一数值比150年前高约45%,且增速比历史最高速度高出百倍以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近期撰文表示,发达经济体能够减少碳排放的部分原因是,新兴市场承接了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并为此进行了大量能源投入,当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减排压力很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衰退等多重冲击下,减排进程将被迫受阻,因此需要发达经济体在脱碳过程中提供更多金融和技术上的支持。为鼓励这种农牧林整合的经营方式,该公司推出了碳中和巴西牛肉认证标志。
一旦温度升高突破2摄氏度安全阈值,极地、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损害将不可逆转,生物多样性迅速恶化,天气气候灾害更加严重,全球气候风险将急剧增加。例如,法国承诺在2030年前将化石能源的消耗量降低40%。
综合施策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实现碳中和,一方面要减少碳源,另一方面要增加碳汇。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能源需求增量主要将来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定义,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采取行动的必要性更加迫切 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形成温室效应,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一样,是地球拥有适宜生命繁衍的条件之一。
德国政府2019年通过了第一部《气候保护法》,制定了不同领域截至2030年的具体减排目标,并于2021年起在建筑、交通领域引入碳排放价格机制。气候环境危机具有全球性和长期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英国《自然》杂志指出,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期人为碳排放的45%。在持续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下,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
巴西农业研究公司的一项研究指出,约200棵树木能中和11头成年牛每年排放的甲烷,在牧场之间种植树木可以有效吸收温室气体。智利政府启动绿色氢能战略,提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该国能源总量的比例提高至70%,到2040年所有煤电厂彻底关停。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2017年农业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20%,主要包括畜牧业生产排放和农牧业扩张造成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显示,虽然全球毁林速度有所减缓,但仍有大量森林土地被转换为其他用途。
据英国剑桥计量经济学会预测,中国的减排承诺可将全球升温水平拉低0.25摄氏度左右,对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作出重要贡献。观测研究还显示,中国近20年来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固碳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增速领先,2019年中国电动车保有量超过欧美总和。英国政府计划加大发展海上风力发电,从2030年起禁止出售新的汽油和柴油车。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风暴、野火、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100亿美元,远超2019年的1660亿美元。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一座巨大的碳库,其碳汇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此基础上,中国明确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总部位于荷兰的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表示,中国政府作出的减排承诺向世界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气候问题已亟待解决,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合作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核心,这对当前全球合作应对重大挑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刘振亚说,全球累积排放的2.2万亿吨二氧化碳中有70%以上都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和使用,只有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才能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危机。该公司高级研究员法比亚说。
魏科告诉记者,气候变化的影响会持续数百到上千年,目前全球变暖还在加速,其影响不断凸显。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多国已通过法律规定、政策宣示等方式明确了碳中和目标。